原位雜交是在分子生物學領域應用極為廣泛的實驗技術之一,是在研究生物體發育過程中的一種極為重要的分子遺傳學的研究方法。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分子病理和科學研究方麵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在原位雜交和FISH實驗中,變性溫度是至關重要的環節,也是確保實驗成功的關鍵步驟。原位雜交儀可以根據實驗者的設置,自動完成變性和雜交過程。嚴格的溫度控製,適宜的濕度環境,加上低廉的成本,和時間上的節省,為分子水平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原位雜交主要是基於以下這個主要原理:單鏈的DNA或者RNA隻要他們的序列是互補的,即符合AT,CG的堿基配對原則,那麽這樣的兩條核酸鏈之間(DNA-DNA,DNA-RNA,RNA-RNA)就可以形成一個穩定的雜交複合體。這一原理對於檢測一個特異的mRNA在某一種生物體,或者某些組織切片、單個細胞裏具體表達位置非常有用。該技術zui早應用於60年代末期,由於核酸分子雜交的特異性高,因此該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例如與細胞內RNA進行雜交以觀察該組織細胞中特定基因表達水平。
熒光原位雜交則是在放射性原位雜交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非放射性分子細胞遺傳技術,以熒光標記取代同位素標記的原位雜交方法,是利用熒光標記的DNA探針來檢測在細胞、組織和腫瘤的特定DNA序列的分子診斷技術。首先將樣本DNA變性,加入特定的熒光標記的探針與變性的樣本混合進行雜交,退火得到雙鏈DNA。探針信號能夠被熒光顯微鏡捕獲,從而定性、定量地檢測目標DNA。與其它用於研究染色體的技術不同,FISH操作靈活,不需要在正在分裂的細胞進行檢測,因而能夠用來檢測基因或染色體是否異常,通常用於遺傳谘詢,醫學和品種鑒定、DNA特定功能研究。利用FISH方法還可檢測非整倍體,微缺失綜合征以及基因重排等,這些指標對遺傳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實體瘤,自閉症等發育綜合征有重要的臨床意義。